第279章 袁氏落幕(2 / 2)

  增进德业,需要践行,增进学问,亦需要践行。

  事不躬行,则空谈无用。

  不是“枳棘非鸾凤所栖,百里岂大贤之路。”

  而当是“鸾凤若至,清风则来,百里不行,何至天下。”

  他们借这一场辩论,是要再申、再议、再辩,含光的“实践”之论。

  学问之道,要不断发扬、辨析,才能深入人心,这是近半年来,他们一直谨慎所行之事。

  有这一层铺垫,到立冬“三年不仕”之令出,就能水到渠成。

  [非天私我,惟天祐于一德;唯和唯一,德无常师,主善为师。善无常主,协于克一。]

  并非天命庇佑,是天庇佑德行,只有和谐与纯粹专一,德没有唯一准则,善是其准则,善并无一层不变之定论,和谐纯粹专一之人。

  第279章 袁氏落幕

  邺县终于降了。

  是邺县,不是袁熙。

  袁绍后妻刘氏,某日趁夜,绑了奔波疲惫睡去的袁熙,连同城中有意投降的士族,开城投降。

  同时,刘氏还主动表示,愿意派人劝降高幹,只望荀太尉能放过她的儿子河间已破,高幹被擒的消息还没传进邺城。

  守在邺县之东平阳城的田丰,得知消息为时已晚,其人性情本刚毅易怒,当即喷血三升,被部众急救缓过来后,便不吃不喝,也不言语。

  他自然算是袁氏的忠臣,可袁家人最后投降,却连通知都未通知他一声,甚至反过来,刘氏有意隐瞒他,就怕他节外生枝。

  但也并没什么奇怪,不过是袁绍一死,树倒猢狲散罢了。

  是时,荀柔还在馆陶,驻于邺县西南侧的高顺和曹性,接到消息,当即一边将兵马入城,迅速接管邺县,一边飞马传报过去。

  荀柔正接待孙坚的使者。

  高冠博带、紫绶金印,他今日穿着相当正式,不仅如此,堂下还有之前被他自谦为“鄙陋”的自家乐工演奏乐曲。

  本次孙坚派出的使者,是庐江太守,吴郡陆氏族长,今年已有七十高龄的陆康。

  “上月,刘扬州(刘繇)亲往丹阳募兵,却被袁公路所乘,使其大将纪灵击杀于宛陵,实在令人可惜可叹。”白须飘飘,一身儒雅的陆康,说起话来也是雒阳正调中夹杂吴音清婉。

  陆康原本是不想用这么平淡的语气报告的,也准备了两个版本,一个愤慨,一个悲泣,单等见到荀太尉本人,见机行事。

  谁知荀太尉如此隆重待客,被雅乐一顶,自然什么愤慨悲戚都难以为继。

  他也是见过世面,将心下一横,干脆也不装了。

  毕竟,荀太尉年不及三旬坐上太尉,东征西战无有不胜,一见他又拿出这样的礼仪,显然是个明白人。

  他再演过头,倒显得自己愚蠢。

返回